发布时间:2025-05-19 点此:1084次
两周前,家住北京的田菲由于1岁3个月大的孩子高烧38℃不退,带娃去家邻近的某三乙医院就诊。其时,孩子顺便鼻塞、剧烈咳嗽等症状。经过抽血、咽拭子核酸检测,流感、支原体、合胞病毒感染等都呈阴性,没有查出病原体。医师简略听肺后承认肺部无病变,称有必定或许性是支原体假阴性,主张继续查询,并开了阿奇霉素,让三天后复查。田菲过后了解到,北京一些三甲医院也存在没有确诊就开阿奇霉素的现象。
11月9日,北京包含友谊医院、向阳医院、天坛医院等在内的多家医院儿科开端施行“先化验再医治”办法,旨在缩短候诊时刻、削减往复诊室次数、下降院内穿插感染危险。北京友谊医院儿科新增支原体核酸检测、抗体抗原检测以及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等查验项目。多所医院的相关科室还设置专人专岗,在患儿就诊前开具查验单,患儿候诊一起可到查验窗口完结惯例化验,节约排队、叫号等候时刻。
11月14日,昆山市两位家长带着孩子在医院就诊。图/视觉我国
近一段时刻以来,多地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入院的患者尤其是儿童人数不减,病因和症状多样,有些人乃至一起感染了多种病原体。本年9月,我国疾病防备控制中心发布的《我国流感疫苗防备接种技能攻略(2023-2024)》说到,本年冬天和下一年春天,国内或许会面对流感、新冠等多种呼吸道盛行症交互或一起盛行的危险。11月13日下午,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错叠加已成实际。
本年是否是支原体感染“大年”?
寓居于重庆江北区的赵玥告知《我国新闻周刊》,8岁的女儿因连日咳嗽,不得不于10月13日请假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隶属儿童医院就诊。医院诊室外的歇息区里,有些患儿的陪护家长自带折叠椅坐在走廊里。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全国仍然处于高发态势。四川省某市级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对《我国新闻周刊》称,本年10月以来,该院门诊及病房呈现许多咳嗽、发热患儿。本院儿科近来接诊患儿中,超越30%被确诊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儿以幼儿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为主,病原体经过直接触摸和飞沫传达,简单导致集合性感染。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武对《我国新闻周刊》标明,当时全国仍然处在支原体盛行期,其地点医院儿童门急诊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症状的流感样病例中,支原体感染占比20%~30%,有些医院门诊占比乃至超越40%。不少儿童医院住院的儿童肺炎中支原体阳性率超越80%。
近来,医学博士、旅美执业医师李长青撰文标明,我国支原体感染大爆发或许仅仅假象。李长青在文中引证本年6月宣布在《柳叶刀-微生物》上的一项全球性研讨称,新冠疫情前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盛行症,2017~2020年全球发病率为8.61%,2020~2021年防疫期间,肺炎支原体发病率降至1.69%。“古怪的现象呈现在2021~2022年期间,由于一些当地的防疫办法铺开,其他盛行症呈现了上升,但支原体感染却进一步下降到0.7%。”该研讨还称,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数据显现,防疫方针调整之后肺炎支原体发病率仍然低至0.82%,并且只在欧亚有报导,大洋洲、美洲简直没有报导。这一成果源自全球23个国家的42个医疗机构,继续12个月监测的共二十多万条数据。但文章一起指出,针对支原体的集体免疫力仍然较弱,并且不扫除肺炎支原体在未来盛行的或许性,因而主张继续监测。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隶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标明,支原体肺炎在儿童间的盛行趋势很显着。就其地点医院接诊情况来看,检出阳性率比前两年同期显着进步。杨武指出,简直一切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后,人都会呈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对这些前来就医的患者,医院都会计算为流感样病例。依据中疾控官方网站,支原体肺炎不是法定盛行症,因而,中疾控部属的国家流感中心的周报中不含其检出数据。支原体感染的份额根本以医院门诊计算数据为准。
重庆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一位主任医师向《我国新闻周刊》标明,本年冬天,国内面对的呼吸道疾病感染局势比之前都要杂乱,呈现出一病主导、多病同发的态势。本年,呼吸道感染的主导病原体历经了重新冠病毒转到流感病毒,再到新冠病毒、支原体的改变,最近流感又有昂首的趋势。依据国家流感中心监测周报,本年3月,流感病毒逐步成为主导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可占55%。5月,新冠检测阳性率超越40%,至8月份回落至19%,流感占2.7%。11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现,当周国内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流感占12.7%,新冠病毒感染占4%。杨武标明,成人集体中,除了新冠、流感这些老面孔,也不乏鹦鹉热肺炎、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年”是否真的存在?杨武称,冬春季本就是呼吸道盛行症的高发时节。本年的特别之处在于,曩昔新冠疫情防控很严,在严厉防控、人人都戴口罩的大布景下,许多呼吸道盛行症的发病率阅历了大幅下降。现在,对多种呼吸道盛行症而言,人群全体缺少免疫力。这也被一些专家称为“免疫债”。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呼吸疾病研讨所所长童朝晖称,跟着防控的常态化,本年,比如支原体等急性呼吸道疾病又回归到疫情前的体现,也属正常体现。近三年,全球规模监测支原体感染均处在一个较低水平。
前述重庆呼吸科主任医师也标明,感染新冠后,病毒对人的免疫功用形成了影响,变相添加了人的易理性。从8月份开端,其地点医院接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继续时刻较长。盛行性疾病一般3~7年呈现一次盛行大年,支原体也契合这一规则。三年严厉防护、新冠感染添加人体易理性,再加进步入冬春盛行季,多种要素形成了近期的支原体感染频发。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对《我国新闻周刊》剖析称,现在门急诊所计算的检出率或发病率数据的基数较纷歧致,各院数据间很或许没有可比性。后疫情时期,国际上报导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数据没有超越疫情前;在国内,尽管本年必定比疫情期间的检出率明显进步,但终究有没有高过疫情前,现在仍然缺少接连的、一致标准的数据。至于本年是否是盛行病学上的肺炎支原体“大年”,金冬雁标明,由于不知道上一个周期呈现的精确时刻,本年是否为理论上的盛行“大年”也难以考据。
乱用抗菌类药物加剧耐药
李长青在文章中提出,血清学检测对支原体感染的确诊精确性差,依据广州番禺妇幼保健院的一项部分查询,假阳性产生概率高达40%以上。检测误差或许导致过度确诊和过度医治,形成支原体肺炎盛行的假象以及支原体的耐药性。复旦大学隶属儿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曾玫近来对媒体标明,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可达90%以上。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标明,支原体肺炎非法定盛行症,假阳性率等相关数据比较缺少。现在,医院确诊支原体肺炎需求结合临床体现、体征、胸部印象学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经过归纳剖析来确诊。血清学检测包含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等,在发病前期的阳性率很低,不能做到前期确诊,并且,阳性也很难扫除是既往感染。相较而言,支原体抗原和核酸检测敏理性高,核酸检测的敏感度能到达90%以上,可用于前期确诊。在杨武看来,对轻症患者来说,病原体筛查并不是有必要的,医院一般只主张重症或有清晰重症危险的患者去做详细的病原体筛查。
郭威剖析说,现在在血惯例查验作用欠安的情况下,他地点的武汉同济医院现已开端运用抗原和核酸检测进行支原体肺炎的确诊,其间核酸检测更快速,灵敏度也更高。但现在,能做核酸检测的医院并不多,快速检测则更少。
杨武认为,“一刀切”进行先化验后医治会形成不必要的资源糟蹋。依据病原体品种的大规模确诊也是不实际的。在医院日均接诊量巨大的前提下,每个患者都查一遍多病原体,时刻、资源、人力价值都很大。假如依据症状、体征、拍片成果、交际联系等能够根本承认是支原体感染,就不需做病原体检测。对孩子而言,还需考虑其周边的高危要素,如班级已有多人支原体感染,那么不需求病原体检测也能根本确认。假如孩子有赶快返校上课的需求,为了避免病原体后续传达,也会主张活跃医治。
鉴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关于患者吃阿奇霉素等抗菌类药物是否有用,郭威认为仍是因人而异。阿奇霉素的有用性在人群中全体下降,但详细药效与人的体质和用药阅历有关。广泛的抗菌类药物运用必定会添加病原体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关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医院在清晰患者想要赶快恢复的志愿后都倾向于给药。再加上阿奇霉素等抗菌类药物能够自购,一些家庭内乱用抗菌类药物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耐药率的升高。
蒋荣猛指出,某个微生物对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不意味着该药彻底无效,首要还看临床作用,如医治3天仍然发热、症状不缓解乃至加剧,也不能只考虑耐药性,还得考虑有无混合感染、呈现并发症等要素。一般,临床症状只要中低热、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时,能够查询,不用做病原检测和抗菌药物医治。假如病况较重、有肺炎等并发症或有重症高危要素,则引荐抗菌药物医治。
杨武称,耐药性首要跟药物的不标准运用有关,如运用机遇、剂量、频次、阶段不恰当等。未受支原体感染的患者由于误诊而运用抗菌类药物,不会导致病原体的耐药,而是会延误病况,导致病况加剧。现在,仅靠惯例化验很难做出精确病原体确诊,因而门急诊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开具率比较高,有的国家或区域可达70%乃至90%。
至于是否要彻底确诊后再考虑用药,郭威认为需求和接诊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到医院接诊容量,患者不必定能完成快速确诊,但去医院确诊、拍胸片等能够为活跃的前期用药供给依据。假如呈现清晰的炎症、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在医师高度置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下,即便没有确诊,仍然能够进行确诊性医治,可是不主张我们彻底没有任何依据地运用抗菌类药物。蒋荣猛标明,就其接诊阅历而言,相似伤风的轻症患者占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多半以上,轻症只需对症用药,不需求抗病菌药物介入。轻症患者或无症状人员应尽量削减前往医院的次数,避免穿插感染。
近来,媒体还报导了安徽省儿童医院一日高达67例“洗肺”的现状。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标明,“洗肺”或肺部灌洗是指经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临床上医治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手法。关于轻症而言并不是惯例检测或医治项目。只要当患儿呈现黏液拴的堵塞、肺不张等严重情况时,医院才主张做灌洗。杨武剖析说,肺部灌洗是特别的检测手法,只要在抗原检测等手法失效后才会考虑。肺部灌洗需求运用支气管镜,是有创查看,孩子也比较苦楚,一般不轻易运用。
需扩展接诊量,完成病患分流
针对现在媒体报导中说到的“混合感染”“叠加感染”,杨武解说说,混合感染是指个别层面,或人一起感染两种或以上病原体。但在人群层面,一起盛行多种病原体叫多病同发。流感季多病同发在全世界规模内都不是新现象,仅仅某一时期哪种病原体占主导的问题。对个别来说,一起感染多种不同病原体是比较罕见的,归于小概率事件,占发患者群的5%以下。
多病同发现已形成了全国多地医院接诊压力加大。依据北京友谊医院微信大众号11月3日发布的音讯,自9月上旬以来,医院儿科就诊人数上升,两个院区日均门急诊量可达1600~1800人次,门诊工作压力较大。赵玥称,其带女儿做的血液惯例快检,大约一个小时就出了成果,而有些病况杂乱的患儿光是等候检测成果就等候了8小时,全体排队和等候时刻较长。
杨武称,现在医院的确面对必定的接诊和检测才能缺乏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儿童医院不多,一城一两家。北京有4家儿童医院,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将近300家,但依据央广网报导,仅有79家二级以上医院开设了儿科专业。不同医院的接诊才能和容量也纷歧样,例如一些医院一天只开几个诊室,社区医院又简直不接诊儿童发烧病例,导致短时刻内的很多发烧病例都集合于儿童医院。
前述重庆呼吸科主任医师标明,医院应对才能是有限的,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应对需求依托于整个医疗系统。现在的 “供需矛盾”标明,需求添加接诊相关疾病的医院、扩展接诊容量,进行病患的有用分流。例如,添加社区医院关于发热患者的接诊才能。接诊系统也应设置分级,尽量削减医院内穿插感染的现象。关于社区来说,添加接诊才能的手法包含弥补药物、检测手法,进步医师水相等。
杨武提出,现在需求进步社区对病例的判别才能,主张轻症患者居家医治。关于儿童来说,接诊时最需求关怀的不是体温有多高,而是有没有呈现惊厥、脏器功用危害等症状,以及不吃不喝多睡觉等表象。其他可观测症状还包含,高烧下四肢温度是否冰凉,是否呈现吐逆、肢体活动妨碍等,假如没有这些症状,那么居家查询医治即可。
金冬雁称,在香港白叟流感疫苗接种率可达六成,疫苗接种能够极大减轻医院的医治担负。应对多种呼吸道盛行症,应首要考虑在社区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特别是免疫力较低的白叟集体,以及简单产生集合性感染的儿童集体。
多位受访者称,应对冬春季呼吸道多种疾病感染,最好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一是扩展医院接诊容量;二是做好病患的社区分流;三是采纳先看轻重症、再看病原学的层次化病况评价。
(文中田菲、杨武、赵玥为化名)
发于2023.11.20总第1117期《我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多呼吸道盛行症交错
记者:周游
相关推荐